谈谈工作
[TOC]
# 1.前言
# 综述
无论你是本科毕业就离开校园,还是读了硕士乃至博士,一份普通的工作最终都是大部分同学的归宿。虽然校园经历会成为令你受益一生的财富,但工作却是实实在在地会陪伴你一生。一份好的工作是你的人生接下来几十年生活下去的基础,因此找工作在你人生中的的重要性绝不亚于高考、考研,只不过高考和考研每个人一般一生中只有一两次机会,找工作的机会会相对多一些,但也绝不能不重视。 #####关于校招
- 在校生必须牢记一点:校园招聘和社会招聘的难度是天壤之别。 无论你是排名靠前、专业技能过硬的相对优秀的一批同学; 还是成绩平平、专业技能也一般的普通同学, 又或者是成绩在及格线徘徊、也不熟悉专业技能的同学, 校园招聘对你们的重要性都是一样重要的,绝不存在优秀的同学就不需要参加校招,也绝不存在排名低一些的同学校招结果就一定比优秀的同学差。
因为对优秀的同学来说,校招是冲击高起薪的绝佳机会,因为毕业后短期内社招几乎不可能拿到校招special的起薪; 对于中等同学来说,校招是进互联网/游戏大厂的绝佳机会,因为大厂对校招一般要求基础过关即可,与社招的要求完全不同; 对于成绩靠后/技能水平较差的同学来说,校招也是找好工作的绝佳机会。如果对自己的技术水平有自信,互联网/游戏公司等的技术岗位也可以多做尝试,一般都是有机会的;对技术不自信也可以尝试产品/运营等岗位,薪资同样很高,并且这些岗位的社招难度非常大,校招容易进很多,你毕业后再想找到这样的工作基本上就是没有任何可能了。
# 关于换工作
年轻人的试错成本很低,校招后1~3年内更换工作是非常常有的事情。因此当你觉得薪资不够、加班过多或是被PUA过于严重,可以果断点大胆地去找工作。但坚持在一个行业,坚持在一个城市下去是你长期下去累积财富、人脉与职业发展的基础。因此我觉得工作只要有好的机会都可以去尝试,但我不建议轻易更换行业和城市。 切记轻易不要裸辞。一般来说毕业后三年内,你还不太容易成长到脱离螺丝钉阶段的程度,因此裸辞带来的风险是极其巨大的。
# 关于工作环境
刚毕业的同学往往喜欢去年轻人多的公司,以为年轻人多之后公司就会有很好的氛围,同事们同龄也容易相处的更和睦。这个想法本身没错,但需要慎重考虑,因为笔者曾经以应届生身份抱着同样想法进入B站工作,结果吃了亏。 总体而言,去年轻人多的公司是没错的,因为年轻人多的公司往往意味着发展空间大,发展迅速,氛围也更轻松,职场政治、PUA等现象也会少一些; 但注意最好不要去过于年轻的团队(比如毕业三年内的同事占比超过50%)的公司,因为刚毕业的学生很容易把学习的努力劲头带到职场,很容易把办公室的氛围搞得跟在钱学森图书馆上自习一样,还喜欢搞无意义的加班,如果团队里这样的同事太多,很容易把气氛搞得非常卷,最终的结果就是大家一起无限加班。对于22岁左右的本科应届生以及25岁左右的硕士应届生,最好是去一个平均年龄28~35岁左右的团队,这样的团队往往既不会有代沟,也懂得职场的基本规矩,不太会做无谓的加班而且还有利于你的快速成长。
# 2.我能找到什么样的工作?
# 2.1城市选择
一般来说,在校的同学找工作会把行业、岗位放在首位考虑,但我的建议是把城市选择放在首位。因为你能进入什么行业、能找到什么岗位,最终依然还是由城市决定的。城市几乎决定了你所在的行业你可以奋斗到的上下限,以及你的投入产出比。一般来说,一线城市的优势是投入产出比会非常的高,而二线城市优势是购房的压力较小。
如何选择工作的城市?
这种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一切取决于你的实际情况。不过我会给出几个挑选城市的思考角度:
① 房价
房价几乎是定居在哪里的根本决定因素。但在如今的社会,不啃老买房基本上是天方夜谭。即便你拿到了大厂special,一毕业年收入就有40w,面对一线的离谱房价你也依然难以一人承担。因此你能在哪里长期生活下去,基本取决于你家里能拿出多少钱给你买房。
家里如果能拿出500w以上(或有等值2-3套房可供置换),可以考虑在北上广深定居; 家里如果能拿出250-500w,可以尝试冲击一下上海郊区,因为上海的郊区相对没其他一线那么贵,并且首付比例可以做到新房35%,二手房65%左右。 家里如果能拿出100-250w左右,建议先在二线省会级城市买一套房保值,观察几年再看能否置换一线的首付,如果不能也可以留作回二线生活的保障; 家里如果拿不出什么钱,建议安心在二线城市攒首付。一般二线城市的首付,比如西安在30w-80w不等,你工作3-7年不等也都是大有机会攒够的。而且如果你有对象的话那压力还可以减半,跟爸妈稍微要一点的话基本还是能做到30岁前买下房子。
② 行业
一个城市的行业发达程度基本决定了你能奋斗的上限。比如如果你就想一直当程序员干下去,并且是在西安的话,那么你能奋斗到的天花板也无非就是华为、中兴、思特沃克等这些这些企业;如果你在上海的话,你就有机会进入字节、美团等大厂,或者是米哈游这种发展非常快、非常赚钱的企业;而如果在北京或深圳的话就有更好的进入互联网大厂的机会了。总而言之,要考察清楚一个城市都有哪些公司,行业的水平究竟如何,搞清楚有没有能让你得到发展的机会,再做决定。
举个例子,如果你要做半导体行业,那么你在上海可能获得的职业发展最大,在西安也不错,但你如果去了一个半导体行业不太发达的二线城市(例如长沙、济南等),那么这个选择就不太合理。但如果你要做娱乐行业,那么长沙一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所以还是需要根据行业来定。
③ 加班、竞争与压力
如今这个时代背景下,在任何城市的加班几乎都是不可避免的。但加班、竞争与压力这些概念之间还是有些区别的,并且在不同城市体现的很不一样。
笔者曾经在西安和上海两地工作过。总体而言西安的加班情况比上海严重,西安的竞争与工作压力也都强于上海。当然这不一定适用于其他二线城市与其他一线城市的比较,仅供参考。这个结论可能与很多人的印象不符,为什么一线城市反而加班、竞争小一些呢?以下就由我来解释一下:
原因1:西安房价较低导致很多本地大学生留在西安找工作。
西安的就业环境其实是有点病态的。目前的情况是有很多像西电、交大、西工大这样优秀学校的本科、硕士毕业生进不了大厂,只能被迫进一些小公司甚至选择回家考公。这并不是因为学生不够优秀,而是因为西安这个地方根本没有足够的企业来提供足够的岗位给这些毕业生。而上海有足够的公司数量,能够提供足以消化这些毕业生的岗位数量。因此往往存在以下现象:一个同学在西安拿不到什么好的offer,但去了上海却可以拿一堆优秀企业的offer。
原因2:很多企业把研发任务放在二线城市
为了节省程序员的工资成本,很多企业都选择把总部设在一线城市,把写代码的部门放在二线城市从而降低研发部门的工资。因此导致一线城市的工作以产品设计、运营、商务等为主,而二线城市成了码农集中营,所以加班自然就严重了起来。比如著名的德勤就是把研发部门(GDC)放在重庆,总部设在上海,上海产品总部以产品设计、流程设计、需求分析等工作为主,加班就很少,而重庆GDC就被上海的德勤总部天天催着干活,工资还更低,说白了就是压榨。这种运作模式在大量企业都存在,因此二线城市的研发部门实际上成为了很多大企业的码农工厂。而在西安就存在大量这样的码农工厂。
以上只是我的个人经历和见解,我也没有绝对的认为一线城市压力就是比二线城市小,毕竟还是要具体到每个人来看,每个人的工作都是不一样的。但这个问题确实需要结合实际来看,绝不能刻板地认为只要离开一线城市回到西安这样的二线城市,压力就小了。
# 2.2行业选择
# 2.2.1 互联网/游戏等C端软件业
从薪资待遇上来看互联网/游戏行业依然是目前应届生能够快速获得较高起薪的第一梯队行业。但值得注意的是游戏行业近两年受到的政策打压比较严重,前景不是很明朗。
该行业的校招竞争十分激烈,西交的学历往往在校招竞争中并不占优势,因此对自身的技术积累、项目经历会有一定要求,一般都需要掌握某个特定领域的技能。具体需要掌握的技术可以参考第三章--如何成为一个计算机知识体系完整的毕业生,这里对技术的具体内容不再赘述。
另外,互联网/游戏行业也会招聘大量产品/运营等非技术岗,适合技术基础较为薄弱的同学。并且尽管是非技术岗,但计算机专业的出身一般都会让你在这两个岗位的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产品/运营岗位虽然起薪会比技术低一些,但发展空间同样很大,也是值得为之奋斗的不错的选项。 产品岗位一般要求有出色的逻辑能力、优秀的表达能力、问题分析能力,以及较强的主观能动性,以及总体的规划统筹能力。运营岗位则更侧重于具体问题的分析、数据的分析以及对互联网/游戏的内容的了解和理解能力。总而言之,都不是一些硬技能,同学们都可以大胆尝试。
另外游戏公司会招聘游戏策划岗位,这个岗位非常适合对游戏有浓厚兴趣的同学,也是一个上限很高的岗位。
这个行业比较有代表性的企业有: 阿里(支付宝、蚂蚁金服等)、字节、腾讯、百度、美团、B站等
游戏行业主要有: 腾讯游戏、网易游戏、米哈游、鹰角、莉莉丝、叠纸等
注:游戏行业的小公司不太推荐去,因为现在游戏行业被打压的很厉害,市场基本被上面几家垄断,小厂几乎没有发展空间
2.3中会详细介绍常见的互联网/游戏企业的一些优点和雷区。
# 2.2.2 AI/大数据等以研究性质为主的企业
# 2.2.2 芯片/半导体/集成电路/通信等相关产业
# 2.2.3 ERP/咨询/B端软件业
# 2.2.4 教育
# 2.2.5 公务员
# 2.2.6 国企/事业单位
# 2.2.7 金融业相关的企业
在学习cs相关专业的同学中,金融业这两年也越发成为主要去向之一,下面我就讲一讲我对金融相关cs就业的认识。
从公司分类的角度,可以分为基金(公募、私募)、券商、银行(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与政策行、股份制银行)、保险、监管(一行两会)、自律组织;从职能的角度,可以分为前台、中台、后台,下面我就以公司-职能的维度,向大家一一介绍我认为学cs能去的岗位,以及要付出什么努力:
首先介绍金融业前中后台的概念,这点和互联网的前中后台不太一样,需要仔细甄别:前台指的是能带来营收的岗位、中台指的是风控合规等规范公司业务的岗位、后台指的是支持业务的岗位。
私募-前台:cs主要能去的是量化私募的量化研究员、量化交易员等,需要背景为懂编程、擅长金融、实习充足的人。如果有志于这个方向,学cs的同学需要及早发现实习机会,在其中积累经验。这行极其卷,xjtu有能去的但h很少,要早点准备,但是收入非常丰厚,应届生薪资就有可能上百万,如果以后职业发展的顺利,收入也很有想象力,年薪千万都很有可能。 此外还有外资HFT的量化研究员、量化交易员、一级市场的私募股权投资和风险投资。前者需要擅长编程,擅长数学、顶尖名校学历;后者需要顶尖名校学历、家庭背景。不是xjtu的常规选择,本人极少见到。
私募-中台:私募少有cs相关的中台。
私募-后台:量化私募的开发工程师,需要擅长编程,实习充足,核心岗位的技术栈一般是C++。相比于量化研究员,奖金不是很有想象力,但钱也不少,行业头部能给应届生开出大几十万的年包。
公募-前台:cs主要能去的是公募的指数投资部门的量化研究员、看TMT行业的研究员等。这个方向也非常卷,需要及早实习,以及不错的学历,如果能攻读清华、北大、人大、复旦、上交的研究生,可能性会较大的提高。如果能当上基金经理,收入会有较大的提升。
公募-中台:cs主要能去的是公募的量化交易员,公募一个特点是投研交分离,交易员主要是执行投资经理的决策进行下单,懂得cs技术是不错的加分项,不是很卷,债交好于股交,普遍工作轻松且薪资较高。需要及早实习,以及不错的学历,如果能攻读清华、北大、人大、复旦、上交的研究生,可能性会较大的提高。
公募-后台:cs主要能去的是公募的金融科技部(或者叫信息技术部),某些公司比较卷,有子公司化外包化的趋势,某些公司比较佛,一般是大国企下的。不一而足,需要自己甄别。xjtu本硕的学历足够,有实习是较好的加分项,收入水平是公募后台岗位里较高的。
券商-前台:cs主要能去的是资管,自营,衍生品相关的部门,这些部门结构和基金相似。以及研究部、投行的TMT组等。这些方向都比较卷,需要及早实习,以及不错的学历,如果能攻读清华、北大、人大、复旦、上交的研究生,可能性会较大的提高。某些头部的券商前台薪资比较高(最近有降薪风波)。
券商-中台:cs主要能去的是风控部门的IT岗位。
券商-后台:cs主要能去的是信息技术部,薪资在后台部门算比较高的,普遍工作强度应该高于基金,低于互联网,需要的学历大约是211本硕起步,头部券商会高一些。此外一些券商会实行内嵌IT,在部门设置IT岗位,但主要还是信息技术的后台工作,职级晋升与发展也和信息技术部类似。
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总部:指的是工中农建交邮六个商业银行,国开行、口行、农发行三个政策银行也类似。就不分前中后台了,因为都是总部编,差别不大,年终奖可能有些差别,工作极为稳定,可以当作公务员。其中比较特殊的是金融市场部的交易岗,跳槽能力明显好于其余岗位,但是很卷,一般不是xjtu同学的常规选择,学习cs相关的同学主要能选择的是业务部门的分管信息建设的IT处室、金融科技部、数据管理部等,一般从事项目经理的工作,不用写代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总部非常偏向本地学校,xjtu本硕一般每年只能进个位数的同学。如果读了北京学校的硕士,可能性会较大的提高。党员身份、学生工作也是很大的加分项。
股份制银行总部:指的是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等股份行,cs的同学进去之后主要也是在各个处室的IT线工作,薪资待遇高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总部,稳定性则次之,一般没有本地保护或者比较少,xjtu本硕有很大可能进入,可能会有暑期实习。
银行的数据中心、开发中心:cs的同学进去之后主要从事具体的开发、运维工作,一般在各个二线城市有中心,211本硕基本就可以。
保险:和银行类似。
监管:指的是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请查看自己的学位证上是否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软件工程;如果不是的话就不用考虑了,是的话可以从事金融科技监管相关的工作,需要准备考试。
自律组织-前台:cs能去的主要是交易所的科技规划岗,很难进。党员身份、学生工作是很大的加分项。
自律组织-中台:cs能去的主要是交易所量化交易的监管岗位、证券业协会、基金业协会和金融科技相关的监管岗位。不是很好难进。党员身份、学生工作是很大的加分项。
自律组织-后台:cs能去的主要是交易所的IT开发岗或者交易所科技子公司的IT开发岗,比较卷,薪资待遇不错,有体制内的一些福利,如果能进入核心组,能跳出来从事基金、券商的量化相关的岗位,但最近入职的一般要签署竞业协议,很难跳槽。
无论从事什么岗位,第一关键是寻找实习,做优质项目;第二关键是提升学历;考证是排在后面的加分项,不要过于关注。